坚守教育,立德树人
郑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副教授 李慧玲
2022年10月16日正值金秋十月,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,这是一次激励人心、催人奋进的大会,我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长达1.4万余字的报告,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,气势恢宏、方向坚定,这次报告回顾了“五年来,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,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”并且总结了“十年来,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”,是牢记初心,凝聚人心,表明信心的报告,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引路人的引领能力和感召能力。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,事关党的事业继往开来,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。
大会中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: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务必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,务必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。所谓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员,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,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,坚定历史自信,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。
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报告中指出:“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、科技自立自强、人才引领驱动,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,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,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”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听后倍受鼓舞,总书记把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放在一起联系起来,并且突出说明了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支撑性作用,我们经常说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,这个“本”就是科技之本、人才之本,只有我们认识到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,教育是强国之路,我们才会更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担,才会更加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,才会在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,不断创新、开拓思路、努力钻研。作为一位教师自登上讲台之日,我们就应怀有一颗教书育人和净化心灵的初心,作为新时代的教师,我们应坚持要求自己不但要精通专业知识当好“经师”,又要涵养德行成为“人师”,做好学生为学、为人的示范。在教学上我们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,在师生相互学习中使学生的学习日渐进步,教师的教学内容日渐精深,同时还应该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科研和教研活动,创建和办好教师常态化互动教研平台,向业务能力精湛、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学习、看齐,特别是在科研上,教师之间应该相互之间交流学习,年青教师应该多向科研能力强的教师、博士和教授学习、请教,各专业教师加强交流,科研促进交叉融合学习,教、研齐头并进,为教育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,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努力。
报告还指出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。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。”《左传》载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”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、实现道德理想,其次是事业追求、建功立业,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、著书立说。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。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。立德的关键是学生,这就意味着作为教育工作者,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、美好的心灵,努力培养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;这就意味着学生走出校门时,能够树立或者是明确自己的理想,从而能够担当起时国家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;这就意味着学生能从根本上认识到一切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,立大德、守公德,有坚定的理想信念,内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。同时,教师也要深刻认识到,教育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,教师专业能力很重要,但为师者先善其德。教师被尊称为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”,师德是教师之魂,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。其身正,不令则行。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面对现代社会诸多诱惑,教师要始终保持初心,秉持纯洁的操守,安心站在三尺讲台上潜心育人,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,净化学生的心灵,这样才能为人师表,不辱师道,“师道”有尊严,教育才有底气,国家才有未来。三尺讲台是考验教师的地方,每一位教师只有能够守住三尺讲台,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。
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,我们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受益者,同时也见证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强大,在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要把稳政治“方向盘”,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,政治立场坚定,始终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做到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,还要积极贯彻党的号召,不断学习进取,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,敢于克服困难,有不断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和勇气,更要有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的决心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。